《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10/2/1 8:19:40 | 5325次浏览
《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执笔:高志明、徐 毅、包龙海
一、课题来源
1、时代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无论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都孕育并发展出自己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浪漫主义的教育传统。东方式的浪漫主义教育隐含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著作以及后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改革实践中;西方式的浪漫主义教育传统则在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专著以及后来种种“新教育”实践中。
有效教学的历史实践已经显示出一些新的方向,比如“隐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其实,在“隐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三者之间,几乎很难分出它们的差异。词语虽然不同,观点却彼此呼应。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2、我校客观情况分析
就我校目前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我校35周岁年轻教师为135人,占全校教师总数 75.8%,大部分是5年来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通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课题的实施研究,能达到帮助我们学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目的。较好地解决“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现存课堂教学情况。
3、课题立项:
本课题2007年3月,经江苏省教育学会审查批准立项。苏教会[2006]016号
二、关键词的概念界定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使教学行为达成以下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要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 研究的目标
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从细节入手,关注具体落实,使教学行为达成以下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的视角
主要从教师备课、课堂效益、课后学法指导、师生关系四个方面研究。
(2)、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关注不同年级、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积极课堂教学实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②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走访、观察等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知识迁移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定性分析。
③统计法:把观察、调查、实验和测量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利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检验,对实验的效果作出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3)、课题研究的途径
课题主要从小组学习的互动、媒体整合的互动、活动的互动、问题的互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互动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互动方法。
(4)、课题研究的目的
①提高本组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成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互助。
③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多层面互动,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通过课题组的努力,本课题研究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过程和方法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⑴、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5月)。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撰写研究方案;
⑵、第二阶段:课题申报论证和立项阶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进行理论学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向教育局教研室申报,做好课题开题论证工作。
⑶、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6年10月~2009年5月)。落实课题内容和方案,将其用于全体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如些反复。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并对操作策略和所形成的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⑷、第四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2月)。将各阶段的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总结、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写出研究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⑴公开课(每人至少1节)预期达到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承担者:全组成员
⑵论文(每人至少2篇)预期达到的目标: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努力在金坛市、常州市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尽可能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
承担者:全组成员(包龙海负责论文质量把关)
⑶教学软件(每人至少1份)预期达到的目标: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及课件,努力在金坛市、常州市评比中获一、二等奖。承担者:全组成员
⑷实验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预期达到的目标: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将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成册。承担者:包龙海、高志明等
3、结题时间:2009年12月。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隐性成果
1、教师科研意识及理论水平的提高。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主要理论文献、著作有《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案例全书》(长城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等,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课题研究水平。根据这样的设想,学校搭建了外聘教师讲坛这一新型理论学习阵地,它既是专家学者的讲坛,更是参与研究者交流互动的讲坛。也是各子课题组在组内学习交流基础上推选的代表,将课题组研究学习的成果向全体教师推广的舞台。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数十次系列活动,如2007年聘请了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来校讲学;2008年,我校聘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徐乐益老师来校作报告;2009年有幸聘请到著名书法家、“毛氏书童” 王文祥先生、著名作家张扬先生、新东方学校徐小平老师为我师生作专题指导。
通过学习和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科研意识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教科研工作热潮,形成了“人人参与教科研工作、人人都有课题”的良好局势。教师专研教育教学法,一切工作突出最求有效性,建立了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子课题 个,有力的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促使教学行为改变。
(1)、研究管理的加强。
学校完善了课题研究三级管理网络。其次坚持课题研究自主申报参与制,调动每位研究者的主动性。强化落实了学校教科研评价奖励办法,着力体现教科研工作谁谁受益的原则,保护教科研参与者的合理权益。没有参加的绝不提供一张材料证明!追求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和有效。
(2)、研究行动的规范。
坚持研究日常态化,安排各研究组教师进行公开课堂教学,坚持课前集体备课、教学中认真听课、执教者说课、同组同学科教师主评、其他教师辅评、课题组重建课堂。课题组还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综合教学实践活动,如每年一度的艺术节系列活动、综合活动课学生活动的指导引领等等。我们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活动案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经验。同时经常请教科研部门、教育专家及兄弟学校教师参与活动,提高课题研究实效。
(3)、认识到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
通过一阶段的研究,我们概括出有效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①有效教学行为是有明确任务指向的教学行为:
我们为了配合课题的研究深入,同时使课题研究更有学科领域针对性,组织了全校教师申报《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课题子课题。目前已被市级有关部门确认立项的就有三十几个课题。我们认为,考察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有效,需要明确在教学行为实施前,教师和学生期待达到怎样的目标,否则所有的考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明确的教学行为目标是教学行为有效的前提。目标是活动的灵魂,也是每一实施的教学行为的方向,是判断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目标不是目的。比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是不规范的目标表述,因为这些表述都无法比较和评价。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四个要求:“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以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行为条件;以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作为有效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和标准。
②有效教学行为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行为:
参与意味着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状态之中,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亢奋、激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全心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认为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生活引进教学组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有吸引力的悬念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有效的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丰富合理的想象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情境,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学习。
③有效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的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有效就要促进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发展。我们许多教学行为虽然学生积极参言,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但是学生的思维从进入课堂到走出课堂依然是停留在一个层次上。知行意不能实现一致,学习的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呈现两张皮的现象。而真正的学习意味着学生要采用“深入”的而非“肤浅”的方法。不仅指对知识的记忆,还要求学习者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事物的领悟,或者就是为了享受生活。只有促进深层理解的学习才能将学习所得进行内化,内化进自己的知识图式,内化成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真正实现教学组织者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前一阶段,我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研究:一是各种课型的课堂例题、练习设计、课后课外练习设计的收集、层次安排以及练习设计的针对性、质与量的科学性等;二是改善教学中练习的形成结构(包括活动性练习、研究性练习、验证性练习、实验性练习等);三是练习的规范要求与有效监控,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四是调整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关注了学生对活动内容内化的情况,收效较好。
④有效教学行为是师生生命价值彰显的教学行为:
通过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容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学不只是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的成长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教学行为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教学行为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中发展的内涵也随之而丰富,把教学看作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活动也是有效教学行为所追求的目标。对人性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的关照不是靠说教体现的,而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行为实施的过程之中。首先体现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对学生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的理解,这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学实施中教师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教师认真倾听、热情鼓励、友善指正,学生虚心听讲、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是互相尊重、共同促进的生命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与教材的对话,与同伴的真诚交流,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对话也都是课堂生命的体现。所以有效教学行为势必是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展开落实的,以互相尊重、互相坦诚的民主的互动为主要形式的,以具有挑战性智慧活动为载体的,师生愉悦、积极地心理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得到的是知识建构,还是内心精神世界的建构。
⑤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行为的保证: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保证,同时寄予着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有效教学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来实现的,以反思教学促进教学行为有效性。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反思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达到教师所要传授的内容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生动性、有效性和前瞻性,要对教学内容经过一番心灵咀嚼,用充满个性的教学风格去引导学生在参与讨论、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知识素养。其次要反思教学态度,当今的教育已不再欢迎师道尊严,而是建立一种师生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教学投入是否充分,教学热情是否饱满,教学工作是否负责,教学准备是否得当,等等。只有时刻以一种高度负责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体现“教学相长”、“教育民主,关爱学生”的原则。再次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就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组织教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知识检测等实施全面的自我调控,抓住局部,优化整体,注重教法,努力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教、精心测试、精心批改、精心点评、来不得半点的疏忽与马虎。最后要反思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有效教学而创设的特定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尤为重要,能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实践证明创设充满新奇、富有情趣、极具思考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增强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显性成果
在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成员共上校内研究课216节,校际公开课56节,承担或参与地市级公开研讨活动21次,县市级公开研讨活动35次,教师课堂教学获得县市级奖项28次,组织各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7624人次,教学论文发表58篇、获县市级奖68 篇、地市级奖53篇,省级及以上奖36篇,出版《金沙教科研》及《教师成果集》,新增加了12名市学科带头人,15名市骨干教师、7名市教学能手,9名市教坛新秀。学生获各级给类综合荣誉223个,个人学科类荣誉156个。学校获各级给类奖项三十余项。我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年年均有较大突破。
六、继续将研究工作向纵深延伸的思路
在继续实施课程改革、迎接省优质学校评估以及我校争创江苏省四星高中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以有效教学行为的提升、落实为抓手,重点做好基础工作,指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过程,将项子课题进行捆绑研究,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纵深方向延伸。
七、我们的困惑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校要发展,教科研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参与课题自主申报” “ 教师讲坛”“ 三级帮带网络”达到让老师自主科研的目的,而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研,事实上我们也通过这些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之处。
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由于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年轻教师是我校教师的主力军,在充满朝气活力、有开拓意识的同,我们也存在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教研员与教师的合作、学校部分教师合作三种类型。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我们急切的需要各级各部门专家能经常性的莅临我校指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把教学和教研紧密相连,在教中研,以研促教,让我校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实效性充分得到发挥。我们期待在课题研究这块沃土中成长!
参 考 资 料:
①《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案例全书》(长城出版社)、
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⑥《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⑦《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⑧《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