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2021年—2024年) |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
作者: 学校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2/14 9:35:44 | 8880次浏览
三年砺炼促争先,奋马扬鞭跨新篇
——第五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2021年—2024年)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
第一部分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常州市金坛区滨湖新城——金坛大道555号,校园占地面积156359.4平方米,建筑面积108453.35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积46065.07平方米。由东南大学设计规划,拥有教学楼5栋、综合楼1栋、行政楼1栋、宿舍楼6栋、餐厅2栋、报告厅2个、体育馆1个以及室外400米田径运动场1片。各区域分布合理,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独立分设,校内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共有教室一百余间,每间教室均配备希沃交互白板一体机等多媒体设施,安装空调、学生储物柜等设备,并配有通用技术、3D打印、航模、电子技术、烹饪等多个专用教室。
目前学校共有50个教学班级,在校生2759人,专职教师223人,教师队伍结构良好,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领头人,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项管理成果突出。
在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志远业精”校训,崇尚“尚美践行,立德笃学”的校风、“厚德博学,乐教爱生”的教风、“勤学善思,合作有恒”的学风,坚守“人人有才,人人育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倾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初步形成了“尚美乐美,各美其美”的美育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第十五批绿色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3—2015年度常州市文明单位、2016—2018年度常州市文明校园标兵、2016—2019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金坛区“非遗进校园首批传承教学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08年4月学校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 2015年4月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20年通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复审现场评估。
2.发展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滨湖新城发展规划区,随着区教育布局规划的调整,新城区将形成南师大金沙幼儿园、华罗庚实验幼儿园、段玉裁小学、华罗庚实验小学、段玉裁中学等为主体的教育生态圈,这有利于推动各项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学校南临钱资湖湿地公园,湖面水天一色,风光迤逦。学校交通便捷,紧靠常金快速路,从学校到常州市区约半小时车程。从学校出发五分钟车程上高速,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铁金坛站与学校隔湖相望,高铁将于2022年建设完工,跨湖公路大桥已通车,届时乘坐高铁半小时可达上海或南京。从学校到常州机场或南京禄口机场均不到一小时,便捷的交通为学校实现新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75%,常年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怡人,学校获得“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生态园林单位”称号。校园规划符合办学理念和课程实施的实际需求,建筑整体动静融合,合理分为三个区域(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域各有特色,既相对独立,又通过林荫大道、景观设计实现了各个区域的有机融合。金沙十景“清溪迎宾,古廊听琴,紫藤闹春,石亭凉夏,银杏映秋,梅花伴雪,锦鳞戏池,鹏鸟鸣竹,铁锚溅珠,列车倒影”点缀其间,“树、楼、人”交相辉映,充满江南水乡之韵味。
学校建筑色彩以赭色为主,配以淡黄色墙面,在现代风格建筑之间融入古典园林元素,形成“现代建筑勾线、古典园林点缀”的鲜明建筑特色。学校标志性建筑——综合楼实现光导管景观化,在提升校园建筑立面美感的同时,更赋予校园崭新的时代气息。三栋教学楼由回字形连廊相接,将办公、教学、各功能室有机地联系,楼间植樱花、紫薇,寓意“高雅之生活、希望之生命”,营造出秩序井然、清新优雅的校园氛围。
(3)优秀的教师团队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四有”教师团队,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发展方向,以规范管理指导教师的业务发展,以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搭建发展平台引导教师的潜能发展。目前现有专任教师223人。其中高、中级教师132人,拥有硕士学位32人,特级教师3人;“五级梯队”优秀教师90人,教师队伍充满朝气、团结和谐、踏实钻研、肯吃苦、能奋斗,已初步形成老中青结合、以青年教师为主的优秀教师队伍。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教学竞赛、教育科研,通过青蓝工程、专家讲座、校际联盟等多层次、多角度、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为教师的成长铺平道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学科都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充当教学领头羊,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市级、区级教育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充分展示了学校教师奋发向上、年轻有为的风采。
(4)优质的管理服务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董事长有非常深厚的教育情怀。民办学校的办学模式显示出体制和机制的灵活优势,18年的成功办学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激励制度体现了民办学校的活力。学校实施全寄宿制管理,重视学生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全方位关心学生,学校的后勤人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把孩子送到金沙高中很放心”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学校多年来的成功实践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好评。
(5)优良的办学成效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教师依据学情编撰导学案,实施“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重反馈、勤矫正”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适中,教学方法灵活,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较大的进步。学校的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质量稳定,一大批原来入学时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关心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良好的口碑。学校开发了以“生命、生活、生态”为核心的“大美金沙”校本课程,组建了40个学生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优势的办学特色
金沙高级中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学校的艺术特色以“尚美乐美,各美其美”为核心理念,在市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学校开发了“大美金沙”的校本课程,有几十位专业教师,开设了十多门艺术选修课和艺术社团活动课,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创造了条件。此外,学校建立了传承本土非遗文化的艺术课程基地,每年举办大型的文艺演出,有相当数量的艺术作品在市内外获奖。学校艺术高考成绩突出,每年均有300多位的学生通过艺术高考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艺术特色已成为金沙高级中学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学校又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特色项目,开设了日语、韩语班,让学生在学习国家课程的同时学习日语、韩语,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日本或韩国的大学读书。这几年选择兼修日语、韩语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高中毕业后100%都进入了日本、韩国的大学继续深造。
(二)存在问题
虽然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突出体现在: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改善
学校师资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年轻教师多。近两年我们学校招进了几十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有投身教育的热情和成长的动力,但是成长还需要时间。二是学校还缺乏学科领军的教师。金沙高级中学的教师总体比较年轻,在教科研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本土学校成长起来的学科领军人物为数不多。三是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因为学校是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不是很稳定。这几年虽然提高了民办教师待遇,但是如何能够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中,还需要学校制定更好的政策进行保障。
2.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升
部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足,对学情的分析了解、课程的整体把握、教法的系统研究不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够强。教师主导的授受式课堂教学大量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真正确立,课堂教学沉闷、缺乏活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不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不清晰,教师满足于现有教学经验,教师发展在专业提升层面上内驱动力不够,教学改革热情不高。
3.教科研水平有待加强
学校的教科研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特别需要能够对学校发展有整体促进作用的科研课题。学校必须进一步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特别是要继续强化校本教研意识,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发展。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学校秉持“人人有才,人人育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遵循“志远业精”的校训,崇尚“尚美践行,立德笃学”的校风、“厚德博学,乐教爱生”的教风、“勤学善思,合作有恒”的学风,践行“多元发展,美育见长”的办学思路,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重反馈、勤矫正”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以坚定的信念、不竭的智慧、勤劳的汗水上下求索,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优质普通高中。
为此,学校首先确立了“人人是才”的“学生观”,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其次,学校从寄宿制高中的特点出发,践行“人人育才”的“育人观”,主张“人人都是教育的践行者,处处都是教育的主阵地”,以培养“乐观向上,心怀感恩,正直善良的合格公民”为学校的“人才观”。通过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二)发展目标
1.管理与组织
依托现代化学校管理思想和技术,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优化评价体系,力争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形成学校管理的有效层次和结构。
·科学:学校管理专业化,进一步完善决策指挥系统;
·高效:优化学校组织结构,确保信息畅通、运作有序、管理规范。
2.课程与教学
通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完善学校“大美金沙”课程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全方位: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学生需求,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打造特色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立体化: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品质学校课程。
3.教师与队伍
通过培训、考核、优化,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敬业型教师队伍。
·责任意识: 教师具有人文精神、爱岗敬业、富有爱心的责任意识;
·创新勇气: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与时俱进,具有学识的底气、坚持的毅力、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
·好学精神: 教师具有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与时俱进的好学精神;
·善于合作:教师具有宽宏气量、共享智慧、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
4.学生与体质
通过建设学校德育课程,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和谐雅致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成为阳光、自信、尚美的现代公民。
·阳光:活泼开朗、充满朝气;
·自信:举止大方、胸襟宽阔;
·尚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懂礼貌,知礼节,关爱他人,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正派真诚,光明磊落,在文化和品德方面具有较好的修养;
·现代公民:具有理性思维、独立的判断力、开放的视野、平和的心态、人际关系和谐、一定社会责任心的人。
5.特色与创新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按照“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轨迹,让教师、学生及其他学校成员成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围绕特色办学理念形成强基础、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特色项目,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机制。
·强基础: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字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先进、覆盖全面、高效稳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移动数字校园;
·国际化:加快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满足学生出国留学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校国际化将发挥重大作用。
·品牌化:提升办学品位,明确教育定位,促进内涵发展,树立金沙教育品牌,争取办现代化高品质的民办高中。
第三部分 发展内容与实施策略
(一)文化建设项目
1.发展内容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2)结合“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建立与之适应的非遗文化环境。
(3)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文化。
2.实施策略
(1)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以物质文化为外壳、制度文化为支柱、精神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学校秉持“人人有才,人人育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第一,学校着力打造物质文化外壳,实施校园环境改善工程,对校园设施进行改扩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例如,对教学楼进行改造装修,统一安装空调,为学生配备书柜等必要的设备;改善教师教学条件,为每个教室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这些措施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校园工作和学习环境。
第二,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保障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在课程与教学方面,我校在全面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开设了校本选修、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制定了《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方案》、《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学分认定方案》、《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等顺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及实施标准,完善学校课程管理模式。为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我校制定了《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方案,同时改革调整了管理模式。为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学校制订了《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及各班级公约等管理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强化了学风建设。
第三,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课程改革以校本教研为途径,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教育质量优质化;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培植学校教育的团队文化、学习文化、教研文化;以班级文化、外部形象文化为切入点,建立学校文化显性外形。
(2)结合“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建立与之适应的非遗文化环境。
课程基地首先要从学科环境的硬件建设做起,加强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形成充分展现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鲜明的课程学科教学环境,搭建学科文化平台。
我校创建的体验性课程基地依托于学校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社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创建五大“非遗”传承体验馆、一个大型综合展览馆和一个“非遗”文化学习中心,为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3)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文化。
2019年,我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智慧校园。下一阶段,学校会继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校园文化。
主要包括以校园公共活动空间为主,建设配有数字化资源、交互式终端的学校文化环境。学生可以在校园进行活动时,利用学校配备的数字化资源,如: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电子读物、交互式平板一体机等各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进行网上资源的学习,还可以在班级网站上交流和共享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等,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
(二)课程教学项目
1.发展内容
(1)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核心位置,逐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完善“大美金沙”课程体系,打造特色课程,建立与职业体验相结合的劳动课程和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积极探索高中社团美育实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学科建设,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品质学校课程。
2.实施策略
(1)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路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力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①推进校本化基础型课程实施。围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一步加强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对现有课程进行重新归类整理,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分类,体现基础型课程实施中的分层教学。
②建设多样化校本课程框架。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选择性。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学生开设能够满足学生多元需要的校本课程。对已成熟的校本课程,进行深挖掘和深加工,逐步推出精品课程,以提升校本课程质量,达到满足学习情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③促进自主化探究型课程优化。积极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扩大探究型课程中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设比重,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探究课题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简单的探究步骤,优化探究型课程。
(2)完善“大美金沙”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依托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积极探索高中社团美育实践,打造两大特色课程:第一,与职业体验相结合的劳动课程;第二,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
①与职业体验相结合的劳动课程
围绕省级课题《普通高中职业体验式劳动课程的行动研究》,学校积极开展与学生职业规划结合的体验性劳动课程,统筹开展生活性、生产性、服务性、创造性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进行日常的校内卫生清扫活动、志愿者服务、宿舍打扫、职业体验活动、社区义工服务等,并进行个人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确保每一位学生完成劳动实践的课时与质量。学校建设了校内田园和校外农场,组织学生参加农业劳动,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快乐。
除此外,学校与常州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高中职业体验式劳动课程”,建设有“3D打印、动漫设计、工业机器人、服装设计、皮具装饰、陶艺制作、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7个工作室,通过课程实施,可以让学生基于职业体验的劳动技能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相应职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必备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
学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社团课程为主阵地,以工坊式学习为主要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
董事会加大课程基地的资金投入,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综合楼的全面改造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形成了一楼、二楼包含2个功能报告厅,10个创新科技及非遗传承工作坊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我校为非遗传承教学提供了面塑、刻纸、女红、陶艺四个专用教室。工作坊目前拥有陶艺拉胚机20台、窑炉1台、动漫制作数码手绘设备30台及其他配套材料,同时工作坊实现了数字化交互式教学,配有移动式交互白板。
学校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聘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兆群、潘家面塑第五代传承人潘俊芳担任课程指导老师,引领本校美术教师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实施艺术特色课程教学。同时,金坛博物馆、金坛文化管、杨兆群刻纸名师工作室成为我校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学校正在尝试构建体验性美术课程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实施经验,建立了一支由乡土非遗传承人及校内美术教师组成的具有专业引领和实践经验的美育课程教师队伍,并且与校外文化机构、高校、中学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常州金坛本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实践。
(3)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高品质学校课程。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认真执行2020版高中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在“双减”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①加强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学科课程实施工作计划
学校把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来抓,加强对课程的领导与监管,对教育教学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形成质量监控分层负责、分层管理的机制。学校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强化督查评估力度,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执行力,制定和完善学科课程实施工作计划,精选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教师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基本实现整体教学最优化,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学校加强选科指导。学校严格依据国家人才培养需要,以及高校选科要求,对照各类招生计划和录取结果,在巩固已有选科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学校为主、协同推进的选科评估与指导机制,帮助高二年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的关系,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对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②进行教学优化实验,打造高效课堂模式
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教学优化实验。一是优化教学全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实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教学氛围,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③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规范教学效能分析量化表,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及时了解和调控各年级教学情况。学校推进教学管理的发展性评价,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的导向、激励、调节等作用,保证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教师发展项目
1.发展内容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立广泛认同的教师发展目标,把金沙高级中学教师建设成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敬业型教师队伍。
(2)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宣传弘扬身边的先进典型,以目标激励、榜样示范的方式激励教师发展。
(3)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搭建多元平台等方式,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引领使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成为学校的教学主力军。
(4)围绕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重新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维度,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计划,通过优化名师工作室、加强备课组建设、开展“青蓝工程”等方式,推动教师群体发展。
2.实施策略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敬业型教师队伍
学校大力宣传和推广校内外师德先进典型,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把金沙高级中学教师建设成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敬业型教师队伍。
(2)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树立典型榜样激励教师发展
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弘扬优良学风。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一,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教育主线,不断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学校、社会监督机制,重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通过“师德标兵”、“我心目中的好教师”等评选活动,宣传弘扬身边的先进典型,以目标激励、榜样示范的方式激励教师发展。
第二,建立教师阅览室。通过党政工团携手,精选书目,阅读经典,让教师在悦读中“拔节吐蕊”,积淀起比较深厚的学识积淀和人文素养,在研讨交流中,领悟启迪智慧,知行合一,融入实践,突破既有,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3)拓宽教师培训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积极为教师发展搭建成长的平台,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在时间、经费、场地等方面积极为教师培训提供充分保障,培训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务专项开支计划。
第一,搭建校本培训平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启动“十四五”校本培训工作,积极探索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活动方式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符合教师实际的校本研修模式。
第二,搭建教育科研平台。开展校本化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基于身边、基于学生、基于教学”形成研究课题,指导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善于发现、敏于行动、勤于积累、长于分析、精于总结”,以科研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
第三,搭建教学评优平台。推荐、组织教师参加区、校两级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为骨干教师搭设展示的平台,创设市、区级教学展示的机会,安排校内展示课或评比课,提升教学智慧。
第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区教研活动,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沙龙和教学论坛活动,就教育教学专题进行交流讨论;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区学习和培训活动。
第五, 搭建专家引领平台。定期聘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等活动,近距离与专家对话,丰富教育认识,提高理论素养。
(4)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推动教师群体发展
第一,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以三年规划为契机,在开展反思性总结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重新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维度,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成长计划,通过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发展指明路径,寻找专业发展的支点。调整教师梯队建设的整体策略,以差异为引领,建立多维目标;形成多层架构,互动共进;建立多元评价,实现整体提升。具体措施是:骨干教师明确责任,努力实现自我超越;成熟教师用人以长、发挥特长;青年教师聚焦潜势,奋发进取;职初教师促进认同、加快融入。鼓励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聚焦“三个化”——价值引领促浸化、专题研究促内化、抓住节点促转化,促进教师群体在实践中主动发展。
第二,优化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教师。由区、校骨干教师组成学校教师发展联盟,形成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工作室成员在学校教育实践变革中的引领作用,成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主力军。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以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主题式的学习讨论等促进教师间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抓好教学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第三,学校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备课组长和备课组成员的作用,把教学五认真要求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听评课制度和教学反思制度,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学科教学成绩。由备课组长牵头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认真探索适合年级学生实际符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认真编写导学案,每学期期末将导学案电子稿上交学校。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备课组年轻教师培养。备课组要认真做好考试或检测的命题、阅卷和分析工作,认真查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第四,学校积极开展“青蓝工程”,通过优秀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引领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学校每年举办结对拜师仪式,制订细致而明确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近三年,学校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展多种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开设学术讲座、教师论坛、专题教研、课题研究、开设“骨干教师示范课”观摩活动等方式,带动全体教师提升个人业务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教学特色。骨干教师的引领使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成为学校的教学主力军。
(四)学生发展项目
1.发展内容
(1)结合寄宿制学校特点,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学生阳光心态,发掘学生特长,打造生动活泼的学生文化。
(3)探索育人有效途径,把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2.实施策略
(1)构建学校德育框架,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以“责任教育”系列活动为主线,构建学校德育框架,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
第一,学校规范学生会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管自教的效能。学生会参与学校卫生、两操、文明言行、自习课等常规管理,统筹安排社团及校大型文艺活动,让每位学生干部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施展才华,得到锻炼。
第二,学校开展八礼四仪等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礼和十八岁成人仪式;精心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园文化节,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和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美、体会美的平台,培养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
第三,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区各种文体活动。扶持学生组建的社团,鼓励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专题活动,打造生动活泼的学生文化。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育学生阳光心态。
学校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心理信箱,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活动。积极推动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课程化,完善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学校组织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心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建立心理教师专题研讨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讲座,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
(3)探索育人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第一,学校探索劳动教育有效途径,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将劳技课程与“传承中华经典 培育人文素养”校本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二,学校加大力量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初步形成以“尚美乐美,各美其美”为核心理念的美育特色。我校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重点,以学校社团活动汇演、经典诵读、团课大赛等为平台,充分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第三,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课程教学,确定年级发展目标,重点突出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的教育、突出关注学生以“健康生活”为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注重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好科学的生涯规划、突出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多元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通过“课前检测、优秀笔记评比”等措施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安静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建设、规范文化建设”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光盘行动、宿舍文化建设”等措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生活习惯。
第四,学校常态化开展“感恩孝德”系列教育,通过“善美学生”、“感动校园人物”、“校园十佳模范学生”评比等活动,引导学生争做品行高尚之人。高一年级着重开展“儒雅文化”系列教育,学校利用特定主题的班会、晨读、国学讲坛等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接受儒雅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形成;高二年级开展“责任担当”系列教育,以责任担当为主线,培养学生敢于担当的意识。通过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等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促进尚美气质的形成;高三年级开展“理想激励”系列教育,以理想激励为主题,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奋力拼搏,向高考目标冲刺,成就尚美人生境界,最终实现“以美扬善”的目标。
(五)学校特色项目
1.发展内容
(1)学校加强青蓝工程的实施,为青年教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2)学校着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为教师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培养教学与科研骨干,打造学科领军人才。
(3)学校继续优化强教工程项目,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师资队伍。
(4)学校的课堂变革工程以新高考改革为契机,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
(5)学校将进一步推进“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将基地打造成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
(6)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劳动育人工程,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校内和家庭参加劳动,探索劳动教育新的实施路径。
(7)学校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模式,构建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心育工程。
(8)实施校园环境改善工程,对校园设施进行改扩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
(9)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的新尝试,加大国际理解工程建设,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铺设新的通道,更加丰富学生多元发展之路。
(10)学习以美育为办学特色,提炼出“尚美乐美,各美其美”的核心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美育特色的建设方案。
2.实施策略
(1)青蓝工程
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随着学校的高速发展,董事会、校长室着眼未来,进行师资储备和培养,近两年招聘青年教师61人,占教师总量的1/3以上。青年教师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但教学经验不足,对学情、教材研究不透,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为此,学校将加强青蓝工程的实施,为青年教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成长营系列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坚持要求岗位练功,定期开展年度“五个一”达标考核,即:认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或教育名家著作),并做好摘抄、撰写读书笔记;一学期执教至少一节汇报课;编写一份学科诊断性测试卷;上交一份听课、评课记录;撰写一篇优质论文(或申报一个小课题研究项目)。为青年教师开辟学习机会,开阔视野,通过校本研修、集中培训、专题报告、教师沙龙等多形式、多途径为教师发展助力。
(2)名师工程
为改变我校名优教师少,五级梯队层次低的现状,学校着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制定《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名师工程”建设方案》,为教师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及资源投入,并与学校发展规划向结合,在主动发展、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培养教学与科研骨干,打造学科领军人才,要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市区骨干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学校教师发展指导中心为培养对象建立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及时收集反映教师发展计成绩的各种资料,根据培养对象需求制定培训管理办法,开展名师业务培训活动,协助培养对象修改论文、申报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名师发展考核方案,将名教师培养与校本研修、青蓝工程等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相结合,促进名师成长与学科建设双发展,打造一批“学者型”的优秀教师。
(3)强教工程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我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将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师资队伍。创建学习型教研组,通过教学研究、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理论水平,通过榜样示范、同伴互助、个人学习,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形成良好的科研促教氛围,让教师聚焦教育教学问题,树立研究意识。驱动教师自主成长;继续强化行政蹲点教研组制度,确保每次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落实以课题项目引领为主的科研制度,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都研究” 完善教科研管理及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教研组考核,修订完善《金沙高级中学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干部选拔聘用及考核方案》、《绩效考核方案》等,将教学质量水平、教科研成果、青年教师成长业绩等纳入教师考核,有效促进学习型、研究型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骨干教师待遇。
(4)课堂变革工程
课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效益和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在提升生源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在未来的三年内,学校将紧抓新高考改革的契机,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进一步强化对备课组活动,规范流程,发挥集体备课效能;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督查管理,制定校级公开课表,精心组织好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群策群力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引导教师正视差距,加强学情研究,毫不松懈抓基础,一丝不苟琢细节,加强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方法,切实做到“低起点、小步伐、多反馈、重补偿”。
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的理科课堂改革实验项目建设。充分发挥AMEQP教学质量测评平台的诊断功能,基于平台在测试和作业中提供的大量数据,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拟做好三件事:第一,科学规范应用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立督查机制,由年级处对平台反馈给学生的错题集以及错题再做、自纠请况进行月检查,教学部门对平台反馈给教师的动态数据在补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常态检查,通过示范课、研究课引导教师不断挖掘其诊断功能,充分发挥智能平台对教学指导的实效性;第二,由点及面,将AMEQP教学质量测评平台的使用推广到其他学科,重视在常规教学、合格考复习、高考复习的精准诊断,全面实现大数据教学管理及数据智能驱动下的精准教学。第三,加强研究,围绕“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施教”这一主题设立课题,采用全校招标的方式鼓励学科科研小组申报,以探索创新反馈数据的使用发放,提升其对教学的促进效能。
(5)课程基地工程
推进“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建设。以课程基地为抓手,将我校基于非遗文化的美术课程基地建设成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一方面充分挖掘非遗项目在历史、文化、精神、科学、审美、和谐、教育等多方面价值,将基地打造成学生理解民族审美偏爱、亲近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技艺、经历心性修养的场所;另一方面加强非遗文化与现代美术教育的融合研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6)劳动育人工程
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劳动教育的指示精神,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在校内和家庭参加劳动,探索劳动教育新的实施路径,通过职业体验、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劳动基地的育人功能,积极建构全方位、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结合省级课题《普通高中职业体验式劳动课程的行动研究》,以职业体验为核心,在现有“3D打印、动漫设计、陶艺制作、西点艺术、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5个工作室的基础上,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硬件学校投入,师资委托培养,从学生职业发展倾向出发,建设3-4个职业体验式工作室,推进劳动教育与学生未来专业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宣传大国工匠,传播劳模故事,引导广大学生立足勤奋学习,立志劳动创造,切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7)心育工程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模式,构建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心育工程。一是实施综合渗透。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升校园的潜在心理教育功能;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激发学生情感,训练学生思维品质,锤炼学生的性格和意志;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学生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二是构建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设立心理指导中心,加强心理咨询与行为训练;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的基础上,分阶段对学生进行重点地、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如高一阶段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自觉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行为,高三阶段对学生进行升学、考试、职业规划的指导;定期面向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讲座等。三是构筑家校合作育心工程。办好家长学校,辅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改进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8)环境改善工程
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实施校园环境改善工程,对校园设施进行改扩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教学楼进行改造装修,统一安装空调,为学生配备书柜等必要的设备;更新改造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机房及通用技术实验室,使其数量及装备条件均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改善学生公寓的住宿条件,将原有的高低床铺统一改换成带有书桌、储藏柜的床铺,增加盥洗池的数量;完成校园地下人车分离系统的建设,使校园内部再无车辆穿行,确保校内行人安全的同时,有效隔绝车辆噪声,营造更为安静的校园环境。给校园地面腾出更多的绿化区域;改善教师教学条件,为每个教师配备办公电脑,为每个教室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无纸化办公、智能校园,提高办公效益和教育教学效率。加强档案室、艺术楼等硬件建设。继续完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融合学校艺术特色,发挥育人功能。
(9)国际理解工程
坚持国际化办学的新尝试,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铺设新的通道,更加丰富学生多元发展之路。目前学校与新加坡博偉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下学期将在高一年级开设中新班。学校与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合作,满足去澳洲留学学生的需求。学校已形成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三个国际合作项目,将进一步规范国际部的教学与管理,扎实迈好国际化办学的每一步。继续开展学生交流游学访问活动,在与美国阿伦德尔中学缔结友好学校的基础上,争取在新加坡、日本等地区发展友好学校,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10)美育建设工程
金沙高级中学作为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科研基地、江苏省艺术特色教学学校、南京艺术学院生源基地、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多年来一直以美育为办学特色,在美育特色上有了较为丰富的积淀。目前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对美育特色进行了梳理,提炼出“尚美乐美,各美其美”的核心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美育特色的建设方案,今后三年在量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质的提升。
学校将美育渗透到校园环境、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中,始终坚持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让每个师生员工都有一定的美育素养和美育技能,力求校园内人人处处,时时刻刻都在创造美,彰显美,品位美。
第四部分 跟踪机制与评价策略
(一)跟踪机制
1.组建规划评估小组
由校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为规划执行提供全程指导与评估。评估小组每学年对执行规划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对有关观念的落实、制度的创新、举措的进展进行总结反思,对规划的执行效果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形成年度报告。
2.实施规划进展定期报告制
提出规划实施意见,确定规划执行重点,报告规划进展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成效,学校规划领导小组要及时总结规划执行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并加以推广,对规划执行中的问题和障碍及时反馈并统筹解决。
3.建立部门责任制度
规范监督流程,每年将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年级、处室,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确保按时按量完成规划任务,对完不成任务者坚决实行问责,并责成相关部门及早采取措施,及时赶上实施进度。规划监督流程为“确定规划目标体系—收集规划执行信息—检测规划实施进程—奖惩规划实施成效—纠正规划实施偏差”共五方面。
4.监控与整改
学校成立评价小组,每学年末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聘请专家定期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相关责任部门制订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到位。
(二)评价策略
1.注重整体性评价和层次性评价的统一
在三年发展规划落实阶段,校长要从全局把控落实情况,注重规划落实的整体性原则,在各部门的配合下,注重实施的层次性,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层层推进,由浅入深,确保按时按量完成规划任务,对完不成任务者坚决实行问责,并责成相关部门及早采取措施,及时赶上实施进度,对实施到位的部门予以表扬和奖励,奖惩结合,做到整体性评价和层次性评价相统一。
2.注重系统性评价和协同性评价的统一
充分发挥校长对规划的领导核心作用,协同各部门、各年级处,最大限度凝聚落实好规划的共识,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在落实每一个项目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也要考虑与其他项目的关联性,使各个项目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做到系统性评价和协同性评价相统一。
3.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统一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各个环节的层层推进,注重规划实施的过程性评价,让参与者有获得感,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落实的反馈结果来调整策略,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
第五部分 组织保障与推进步骤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规划制定、实施和自评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自评,对规划的实施起组织、起草、协调和服务作用。
2.学校规划在制定、实施和自评时,校长总揽全局,具体领域分工如下:总务处负责校园建设和后勤保障支持;校长负责学校管理;教务处负责教师发展、课程改革;政教处负责学生发展;技术部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技术支撑;办公室负责特色打造及学校发展规划的信息梳理、整合、编制、修改。
(二)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组织学习三年发展规划,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
第二阶段:组建项目工作小组,全面落实三年发展规划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学校三年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责任制。各负责部门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第三阶段:学校聘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校外专家,成立金沙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建设专业指导小组,指导规划的实施与策略调整,以及建设台账和成果的收集、整体、提炼工作,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第六部分 任务清单(分学年度)
(一)2021-2022学年目标
领域 | 年度目标达成标志 | 责任处室 及负责人 |
校园 建设 | 1.投入资金完善实验室建设和有关劳动课程的物化环境建设; | 总务处 徐 亮 |
2.加强“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物化环境的建设,完成室内环境布置、设施添置等相关工作; | 总务处 徐 亮 | |
3.做好教师办公室的文化建设; | 总务处 徐 亮 | |
学校管理 | 4.校务公开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满意度; | 工 会 于 亮 |
5.举办我校“十佳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学习“先进”事迹; | 工 会 于 亮 | |
学生 发展
学生 发展 | 6.系统规划学生“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味高雅、品质高尚”提升的德育活动,形成学校的德育活动学年方案并予以实施; | 德育处 樊和英 |
7.建立班级、年级、校级家委会,规范家庭教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 德育处 樊和英 | |
8.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组织社团成果展示、展演活动; | 课程处 王海军 | |
9.建立主题班会制度,学期初制定班会开设和展示计划,每学期至少组织10节班会展示课;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0.每学年有计划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1.制定、完善大课间活动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 体育组 王小华 | |
12.建立学生自管会工作制度,举行“十佳学生模范”等评选活动;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3.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心理共育师资团队,开展切实有效、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工作; | 团 委 虞 露 | |
14.丰富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形式,学年至少组织两次学生进社区服务活动; | 团 委 陈 晨 | |
15.通过学校学年劳动任务的分配,确保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每学期开展“劳动之星”评选,占比不少于10%; | 德育处 樊和英 | |
教师 发展 | 16.组织好“师徒结对”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营,撰写培训计划,做好新教师培养工作; | 课程处 王海军 |
17.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修订完善学校各项有关教师发展、教科研管理激励等制度文件; | 课程处 王海军 | |
18.开展主题式教学研讨,组织学科教学观摩,举行对外教学研讨活动; | 教科室 刘 墅 | |
19.丰富教师研修内容,教师校本培训每年不少于24学时;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0.省级课题《普通高中职业体验式劳动课程的行动研究》完成中期评估; | 校长室 徐 昊 | |
21.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汇编教科研成果集; | 教科室 刘 墅 | |
22.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3.建立副班主任制,有计划地对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 德育处 樊和英 | |
课程 改革
课程 改革 | 24.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分年级进行国家课程选修; | 课程处 王海军 |
25.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巡课制度、行政蹲点等制度,强化对课程改革的督促作用;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6.提出构建“活力课堂”目标,形成“活力课堂”评价标准,围绕“活力课堂”开展公开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研究;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7.精心设计、编制学案,开展优秀助学案评选活动;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8.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初步形成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9.以部分班级、学科为试点,初步探索“分层作业”、“分层教学”; | 课程处 王海军 | |
30.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教育云平台,丰富教育云平台的学习资源; | 课程处 王海军 | |
31.制定并逐步完善“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 | 课程处 王海军 | |
32.已经使用AMEQP教学质量测评平台的学科总结经验,学校举行专题研讨会,论证在其他学科推行该平台的可行性,制定实施策略; | 办公室 徐倍思 | |
特色 打造 | 33.加强学校美育特色建设,初步设定新一轮美育特色建设路径; | 办公室 徐倍思 |
34.加强劳动课程开发,拓展与高校合作项目,再建立2个与学生职业体验相关的工作室; | 课程处 王海军 |
(二)2022-2023学年目标
领域 | 年度目标达成标志 | 责任处室及负责人 |
校园 建设 | 1.规范财务制度,做到资金使用透明、合理、有效益; | 财务室 蒋红芝 |
2.继续完善实验室建设和劳动课程的物化环境建设; | 总务处 徐 亮 | |
3.继续完善“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建设; | 总务处 徐 亮 | |
学校 管理 | 4.及时调整“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开展“校务公开”满意度的测评; | 工 会 于 亮 |
5.举办我校“十佳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学习“先进”事迹; | 工 会 于 亮 | |
学生 发展
学生 发展 | 6.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味高雅、品质高尚”提升机制; | 德育处 樊和英 |
7.设置更多的学生自主管理岗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主体性,优化学生自管会工作制度,体现自管会在“十佳学生模范”评选等学校德育评价中关键作用; | 德育处 樊和英 | |
8.完善主题班会制度,学期初制定班会开设和展示计划,开展班会课评比活动; | 德育处 樊和英 | |
9.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有效运动时间不少于70%; | 体育组 王小华 | |
10.扎实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生个人心理咨询工作和记录,逐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团 委 虞 露 | |
11.组织学生进社区服务活动,评选社区服务活动先进个人;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2.建成一套我校特有的学生自主管理网络,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3.优化学生假期劳动实践方案,鼓励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4.每学年有计划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5.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健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6.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组织社团成果展示、展演活动; | 课程处 王海军 | |
教师 发展
| 17.完善教师研修制度,建立教师三年成长档案,每年进行量化考核,教师校本培训每年不少于24学时; | 课程处 王海军 |
18.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推荐优胜者参加省市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 | 课程处 王海军 | |
19.组织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公开发表省市级论文不少于10篇,省市区级获奖不少于10人次,汇编教科研成果集; | 教科室 刘 墅 | |
20.组织青年教师、各级各类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分别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1.省级课题《普通高中职业体验式劳动课程的行动研究》顺利结题; | 校长室 徐 昊 | |
22.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开展主题式教学研讨,组织学科教学观摩;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3.组织好“师徒结对”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营,撰写培训计划,做好新教师培养工作; | 课程处 王海军 | |
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 | 24.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 课程处 王海军 |
25.深入开展“生态课堂”教学研究,不断优化“学研展练”课堂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6.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建立校本助学案资源库;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7.强化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与完善学科教学质量逐级负责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8.全面推行“分层作业”、“分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9.师生运用教育云平台成为常态,能够利用教育云平台进学习、交流; | 课程处 王海军 | |
30.打造1-2个“优秀教研组”,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 课程处 王海军 | |
31.基于AMEQP教学质量测评平台的大数据精准施教、精细诊断在全学科展开; | 办公室 徐倍思 | |
特色 打造 | 32.在新一轮美育特色建设路径的指导下,建设1-2个特色课程群。 | 办公室 徐倍思 |
33.继续“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建设,加强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美术课程的融合,编写出一本校本教材; | 办公室 徐倍思 |
(三)2023-2024学年目标
领域 | 年度目标达成标志 | 责任处室及负责人 |
校园 建设 | 1.投入资金进行各个功能室和校园文化建设; | 总务处 徐 亮 |
2.不断完善智慧校园建设; | 总务处 徐 亮 | |
学校 管理 | 3.校务公开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提升满意度; | 工 会 于 亮 |
4.举办我校“十佳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宣传、学习“先进”事迹; | 工 会 于 亮 | |
学生 发展
学生 发展 | 5.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味高雅、品质高尚”提升机制,申报“常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 | 德育处 樊和英 |
6.充分发挥三级家委会的作用,健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 德育处 樊和英 | |
7.完善主题班会制度,学期初制定班会开设和展示计划,开展班会课评比活动; | 德育处 樊和英 | |
8.建成一套我校特有的学生自主管理网络,使之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德育处 樊和英 | |
9.每学年有计划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0.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有效运动时间不少于70%; | 体育组 王小华 | |
11.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组织社团成果展示、展演活动; | 课程处 王海军 | |
12.扎实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学生个人心理咨询工作和记录,逐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团 委 虞 露 | |
13.学年至少组织两次学生进社区服务活动,评选社区服务活动先进个人,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更多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 团 委 陈 晨 | |
14.优化学生假期劳动实践方案,鼓励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 德育处 樊和英 | |
15.继续完善学生自管会工作制度,不断优化“十佳学生模范”、“善美学生”等评选活动; | 德育处 樊和英 | |
教师 发展 | 16.争取新增市区级课题1-2个; | 教科室 刘 墅 |
17.组织好“师徒结对”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营,撰写培训计划,做好新教师培养工作; | 课程处 王海军 | |
18.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开展主题式教学研讨,组织学科教学观摩; | 课程处 王海军 | |
19.丰富教师研修内容,教师校本培训每年不少于24学时。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0.组织教师经济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汇编教科研成果集; | 教科室 刘 墅 | |
21.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 课程处 王海军 | |
课程 改革
课程 改革 | 22.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 课程处 王海军 |
23.深入开展“活力课堂”教学研究,不断优化“学研展练”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4.在不断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本助学案资源库;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5.强化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与完善学科教学质量逐级负责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6.全面推行“分层作业”、“分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7.师生运用教育云平台成为常态,能够利用教育云平台进学习、交流; | 课程处 王海军 | |
28.发挥“优秀教研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经验,让更多的教研组受益; | 课程处 王海军 | |
特色 打造 | 29.学校特色课程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媒体有专题报道; | 办公室 徐倍思 |
30.进一步打造“传承乡土非遗文化的体验性美术课程基地”建设; | 办公室 徐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