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教务制度>>阅览文章
校本评价制度
校本评价制度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17/3/14 10:38:58 | 6963次浏览

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校本评价制度(试行)

为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精神,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苏教基[2001)86)、《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遵循高中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有效的校本评价为修订教学计划、调控教学实施、改善学校课程服务,保证高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校本评价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办学效能的提高,为推进以“责任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服务。

二、目标任务

保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结合学校实际,通过有效的校本评价为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种课程标准服务,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保障。在确保学生基本素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一些优势学习领域投入更多精力,引领学生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赋予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

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基于教师原有经验和自身发展要求,形成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相适应的,有利于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多元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需求。

探索有效的校本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改革对于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建立学业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制订科学的校本评价方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内评价体系。

创造校本评价的经验。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校本评价的具体模式,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普通高中校本评价的理论探索。

三、工作重点

()确立校本评价的基本理念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和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和满足他们获得发展的内在需要,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根据各类评价的不同要求,从目标、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校本评价进行积极探索,要紧密联系学校教育的实际,不断优化各种评价要素,扩展校本评价功能,增强校本评价的目的性、科学性和操作性。

选择和使用简明有效、方便灵活、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学生发展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开发操作简便而又较为准确的评价工具,使校本评价真正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

()制订科学的校本评价方案

校本评价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等具体实施方案。总体方案的制订,要明确校本评价的基本理念、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和操作要求等。应包括校本评价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评价方式、实施要求、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内容,应对各类评价如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类具体评价方案应侧重于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工具的开发以及评价结果的认定和解释。

根据学生个人的课程修习计划,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发展性和差异性,要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全面评价学生,要关注和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性与差异,通过积极的评价将差异转化为有效的资源,通过评价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将评价的过程作为促进发展的过程。

根据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以教师课程理解、课程开发、选课指导、学生学业情况等为评价指标,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效能,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努力实现校本评价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专业发展有机融合。赋予教师自我评价的权利,引导教师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以科研为基础制订校本评价方案,使方案制订成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协商对话的过程。评价方案的制订在确保科学性的基础上,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应有利于真实评价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情况,在学校实施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订和完善。

()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方式

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校本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多种方式,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评价。

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根据新课程结构特点和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等,灵活选择多种评价方式。在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艺术等领域,要多采用质性评价;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等领域,则要把评价融入具体的活动中;对于—些必修模块,侧重于以考试为主的评价,而对于一些选修模块及校本课程模块,则侧重于表现性评价。要注重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做到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通过综合性与开放性的评价,较好地展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真正实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评价目标。

把校本评价贯串于课程实施和日常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重视在教学现场中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品质做出即时评价,包括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访谈、作业、练习、收集资料、讨论等。教师要有意识地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作为校本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把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堂活动观摩、教育故事交流、专题研讨活动、教学成果展示、学术报告会等形式,展开广泛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达到评价目的。校本评价活动要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生活,要强化师生自我发现意识,引发教师专业反思和学生学习反思,促进师生的自主发展。

把学生成长记录作为校本评价的重要方式。成长记录应作为高中学生毕业和高考录取的重要参照,要根据新课程目标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来建立,内容包括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及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和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努力程度、进步过程和素质提高的相关材料,包括学生认识某一领域最好的成果,在音乐、体育、美术、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及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等。学校要精心设计学生成长记录册,既要体现学校的特色,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成长记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指导和协助。

精心设计和实施学生学习报告单。学习报告单是学生学业管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形式。要改变传统学习成绩报告单的单一交流功能,强化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功能以及教学诊断和决策的功能。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报告单应包括学生学业成绩报告和学生在校生活情况报告两个基本部分。学业成绩的展示要体现出学生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况,明确各学科模块学习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成绩及所获得的学分。学生的学科成绩要具体到模块,综合实践活动标明活动内容,成绩采用等级制。选修II要写明课程名称,成绩宜用等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分学科从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及平时测验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任课教师可以就课程学习情况撰写简短评语。“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打等级,“平时测验”填写原始分数。“教师评语”就本学科该学生学习的优势、问题及建议 做出简要的记述。学习报告单在家长填写反馈意见以后,要回收存档,以便为高校录取提供依据。

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教师平时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记录,以便为过程评价提供依据。

全面衡量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全面衡量。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

准确把握学生的测验成绩。一次测验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平时测验成绩应择其要记录三次以上, 以达到表现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目的。“体育与健康”的“平时测验记录”可以填写学生学习中的突出表现,也可以按项目进行评价。除了对学科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外,还要就“校内外活动情况”、“获奖情况”、“健康情况”等进行必要的记录,以便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校本评价的管理

学校根据需要建立校本评价的相应组织机构,以加强管理。

学校校本评价指导委员会或学校校本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全校校本评价的总体设计、组织和指导,制订相应的评价制度,负责每年对学校整体发展情况作出评价报告。评价委员会成员一般有学校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特聘专家、教育行政督导人员以及社区代表等。

学校部门工作的评价组织。根据学校的实际和需要设立,如德育工作评价组、教学质量评价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组和学生发展评价组等。具体负责制订各部门工作的评价改革方案,并对部门工作和发展状况作出评价和指导。

年级和班级评价委员会。负责对本年级、本班级的管理、教育、教学及对学生学习和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建立健全校本评价各项制度,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评价责任制度、评优制度、考核制度、评价结果交流制度、校本评价协作制度等,努力使校本评价常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建立分级评价、分级管理的校本评价机制,明确校长、中层各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广大师生的评价职责,使校本评价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校本评价管理平台,实现校本评价管理网络化,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有关评价记录,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评价信息,从而增强校本评价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校本评价管理平台的建设既要发挥其管理职能,又要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阵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对话伙伴。

四、保障措施

加强校本评价的培训、指导和研究。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参与评价者进行校本评价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与培训,要引导参与评价者树立诚信观念、强化公正意识。学校要加强对校本评价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个阶段的校本评价的实施,应及时进行总结,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分析实施的效果,在校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提出下一阶段实施的目标和改进意见,从而不断提高校本评价水平。

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努力为校本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要结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对话与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以实现校本评价的预期目标。要确立不同学习主体的平等地位,赋予每个人同样的话语权,使学校真正成为创新性组织。学校领导要相信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和学生的学习智慧,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学校的主人,真正落实他们作为校本评价主体的地位,从而不断提升校本评价的发展效能。

营造有利于校本评价的文化氛围。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让全体教师和参与者不断更新校本评价的理念,理解校本评价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意义,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校本评价的积极性。要着力营造一种坦诚、理解、合作的评价文化氛围,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同时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及时主动地与社区、家长沟通,以校本评价思想影响所在社区和整个社会,形成有利于校本评价的良好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