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整合课题研究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14/6/18 20:13:13 | 8997次浏览
现代信息技术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的比较与整合课题研究
中 期 研究 报 告
胡 纯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把学习看作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其“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特质,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拓展学习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正因如此,“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以《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整合》作为研究子课题。拟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出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同时努力构建起一支新课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科研队伍,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通过课题研究,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同时带动数字化教育环境建设,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中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通过研究,以求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经过研究,将探索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把现代信息技术定义为学具,有效地辅助学生认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2.通过研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手段。确保在试验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3.通过实验研究,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题学习网站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案例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案例研究法:以真实教学案例的采集、剖析为主要内容,发动教师参与,经过反思、筛选、提炼出不同课型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形成稳定的、具有理论支撑的教学结构。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四、课题研究内容
自课题研究以来,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处理信息容易。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整合研究。
本课题研究分准备阶段、实践研究阶段、成果汇总阶段三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实践研究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
(一)研究操作要点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关键。为了保证拥有一支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教师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活动。
经过不断的充实,我组现在已经拥有一支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骨干,为使他们能有为断吸收新技术、新经验的机会,学校还不定期地邀请技术人员到校作讲座、指导,使课题组成员有机会参加多种类型的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经过不断的培训与自学,老师已基本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知识,能独立制作课件,能通过网络交流优秀教案、论文和优秀教学软件,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利用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培训,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普遍提高,很多教师已经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主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2.全面实施,推行行动和案例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分析实践、总结反思,调整研究步伐,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自课题立项后,我们要求每位研究人员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活动中,上好课题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围绕研究课题,突显研究的主题。每次活动中,总会形成一些可供大家学习、分析和借鉴的案例,我们通过这些案例的鉴别,分析影响因素。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认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开展的研究活动
1.开展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对比性实验,研究传统课程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教学存在的差异。
传统课程教学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传统课程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提倡班级授课制,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便于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意志品质、情态目标的培养等等。
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有些教学资源内容除了有每节课的精讲资源外,还包括教师的上课讲义、名师讲座、针对性专题讲座及各种相关的网站资源连接。这样使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而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形式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可以是在线的,也可以是非在线的,通过多种形式如专题学习网站,网上学习论坛等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等客观条件来自主地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并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
2.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教学实践中,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之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
对此研究目标我们课题组人员在不同学科中不断探索,分工合作。通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各学科的不同教育教学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有效地辅助教学。
(1)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在实际教学中易将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从而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3)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4)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建立地理专题学习网站,通过实验研究,形成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资源库;探索把专题学习网站与学科教学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把专题学习网站与学科教学统一的途径、方法和模式,探索如何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五、阶段性成果
1.加快了课题组的信息化进程。
在课题的建设中,加快了课题组信息化的进程。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得到了不断添置,网络相继接通,同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软件逐渐丰富,功能逐渐完善,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2.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
通过不断的培训与交流,课题组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掌握了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既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又注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实施启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客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化解知识的难点,为学生营造了资源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知识多元化的模式与仿真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地学习,使学习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3.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了整合课堂的一般教学结构。
(1)情境探究式
基本流程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反馈交流。
①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利用录音录像、动画等创造问题情境;学生表演,再现问题情境;利用图片、实物或模型。
② 组织活动,提出问题。
常用方法:复习与问题有关的知识;阅读教材,理解新概念;指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归纳等;组织学生开展交流。
③ 自主探索,培养能力。
常用方式: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对于思维力度大的,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④ 梳理知识,反馈交流。
练习方式:例题变式和题组对比练习;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相互命题,考察效果。
总结方式:相关概念学习后,以辨析方式进行深化;反思反刍解题过程;从教学知识、思想、学生启发三方面进行总结;布置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撰写专题论文。
(2)问题探究式
基本流程为:引发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网上测试
① 提出问题能力
通过掌握课题质疑、联想质疑、比较质疑、批判质疑等“提出问题”的方法,掌握学生自我、学生间、师生间“提出问题”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② 自主学习能力
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获取、利用、加工、评价信息资料的能力。
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
独立发现法:学生能发现教师隐藏在教学情境中的对象,学生独自猜想、推导、实验、论证。
打破定式法:对一些表面不相及的各种问题,由学生独自找出其中的联系。
归纳类比法:各种概念、公示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由学生独自找出联系与区别。
③ 协作交流能力
竞赛型:两或多个学生对同一个学习内容,进行竞赛型学习,看谁能够最先达到目标。
伙伴型:学生可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遇到问题时,双方相互讨论,从不同角度交换看法,直到问题解决。
互换角色型:不同的学生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双方角色可以互换。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还是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转不过这个弯,“穿新鞋、走老路”。
2.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设计制作等等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与教师平时的满负荷工作产生了一些矛盾,很多老师在公开课,研究课以及观摩课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常态课中又回来老路上。
3.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4、课题的有关研究内容的提出尚不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暂时处于一种初步探索阶段,很难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模式体系等等。
七、课题研究下一步工作
1.继续按照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验再选相同或相似的课例来设计,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加强研究的成果共性和理论层面的提升,使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2.指导教师撰写整合中的论文,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3.课题组继续组织课题组、备课组、教研组等教学研讨活动,召开阶段成果交流总结会,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作好结题准备。
4.初步建立地理专题学习网站,实验对象和实验教师利用网站进行学习和教学的尝试。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