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网站!
设为首首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党群工作>>理论学习>>理论学习>>阅览文章
暑期读书笔记选登——《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作者: 陈亚运 | 发布时间: 2014/9/10 16:08:44 | 12201次浏览

在这个暑假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前苏联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其中一句话,我感触颇深——“智力活动是在情趣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在他看来,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因此,营造宽松的课题气氛,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在我的语文课堂在情趣高涨的气氛里进行,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2]。因此,具有新颖性的导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动力,求知欲望是他们聪明才智的激发器。如果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通过其富有哲理的、富有热情并且富有鼓动性的“开场白”,把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那么接下来的课堂师生双方都会觉得十分轻松、十分愉快了。

2)创设动与静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这里的动不是指教师的生动讲解,而是指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踊跃参与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设疑”后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解答。因此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民主的课堂,力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进来,人人有活干。

3)巧设余味无穷的课堂精彩结课

一堂好课必须“善始善终”。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因此,精心设计结课,对于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在名师的课堂上,不仅教学全程充满着书声琅琅、情意浓浓的气氛,而且即使在结课的时候,仍处处闪现诗意,处处充满灵性,处处涌动激情。

2、把握教师的语言艺术

1)语言要富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学语言应当充满情感的色彩。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索追求。没有情感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既不会让课堂生动有趣,更谈不上感染学生。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这样的话:“我见过这样的老师,专业精通,学识丰富,也长于表达,但教不好学生。听他的课,讲课正确清楚,但渗透性差,学生很难接受,有人以为是教法问题,其实是教态问题。他们冷冰冰的进行知识发售,却没有感情交流。冷冰冰的人也许可以很好地操控机器,却无法启动心灵的闸门。”此话是很有道理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几乎每篇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善于“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然后“情动辞发”,把自己深深体验过的感情,通过复述、讲解和范读,完满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这种情感。

2)语调、音量、节奏要富于变化

教师讲课的语调、音量、节奏的变化,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声音不平淡,抑扬顿挫,才能使教师的讲解、表述富有情趣,是重点突出,声音的变化也可以用来暗示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使他们专注起来。

3)语言要有幽默性和趣味性

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的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二)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而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5]同时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从而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全体学生得到的是生动、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

2、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心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6]在不同的学习心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地听课,课堂氛围热烈而愉悦。当学生的学习心态欠佳时,思想走神、做小动作的现象常常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心态,自觉激发学生保持其最佳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的学习心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其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激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最佳学习心态。例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再次,教师应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学习心态。分析产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同时消除师生双方在情感、动机、注意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教师通过这些努力,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加强师生关系的研究,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扩大“非权力”的影响,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特点;重视师生间的非正式交往和非语言交流等等。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发挥情感效应,教师对学生真挚深厚的感情,是开启学生智力和培养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漠视师生在课堂上思想与心理交互作用的做法屡见不鲜,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在世界教育之林中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当然成为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对象。因此,对课堂气氛的探析,会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引发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性思考,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身教学行为的科学性,从而促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氛围的特殊教育作用,对营造语文课堂充分的重视,并在努力发挥教师主体,学生主导,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树立良好的这三个方面多加努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